从“汽车大省”到“汽车强省”,安徽近年来在汽车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达到149.95万辆,超过广东,稳居全国第一。这一成绩不仅引发了外界关注,还为安徽汽车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戏剧性。
自2020年合肥投资蔚来以来,安徽汽车制造屡次进入公众视野。从蔚来到大众,从比亚迪到华为,安徽成为汽车制造转型的佼佼者,合肥模式也成为各地学习的对象。然而,将安徽汽车产业的成功仅归功于“风投”显然片面。安徽汽车制造业历经近60年的跌宕起伏,其起点是江淮汽车的前身、1964年诞生的巢湖汽配厂。
安徽始终如一地推进产业升级,支撑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半壁江山的“淮军”也是“安徽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李斌创立蔚来三年后,与江淮汽车签署代工合同,确认ES8产销量计划为5万辆/年。这不仅帮助蔚来解决了生产资质问题,也使江淮汽车找到新的增长点。此后,江淮陆续与大众、华为合作,推动了安徽汽车制造生态的成型。
安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快速发展,起点并非“豪赌”,而是此次“代工”。安徽数十年积累的整车制造能力和对新能源汽车的早早尝试和坚定选择,是其成功的关键因素。江淮汽车经历了多次改组和转型,逐步拥有了乘用车整车制造的能力。如今,安徽实现了汽车全产业链的布局,零部件产业广泛分布于多个领域,有人总结,“不出安徽,就可以造一台新能源整车”。
车企行动的背后,离不开安徽各地对“造车”的坚持以及对产业发展新风口的把握。例如,奇瑞诞生的故事就体现了芜湖一心寻找支柱产业的决心。此外,合肥风投发展型政府的一大特点在于保持产业发展战略的连续性,建立了统一领导体制和有效协调机制,并配套相关政策工具,为实现产业政策的目标提供全方位支持。
安徽人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备受关注的车企中,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和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均为安徽人。他们被外界称为“汽车淮军”,直接或间接地让安徽的“汽车梦”成为现实。蔚来创始人李斌也是安徽人,在接受合肥投资后,他频繁推介合肥,促进了更多企业前来投资。
合工大在汽车制造专业上颇具优势,被称为汽车领域的“黄埔军校”。东风、北汽、奇瑞、江淮等多个汽车大厂的创始人、高管都出自这里。合工大还是合肥最早开始新能源车研发的地方之一,与蔚来、江淮、奇瑞等车企联合开展前瞻性科研攻关,设立了合工大-蔚来创新研究院,进一步推动了合肥的科技创新。
登上产量榜首只是开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智能化转型的加速以及补贴退坡的压力,安徽汽车产业能否持续领跑仍面临诸多挑战。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智能化已成为行业竞逐的新方向。安徽需要在智能化领域培育更多龙头零部件企业,推动整车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高附加值技术占比,摆脱“产量第一但附加值低”的陷阱,也是安徽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此外,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随着行业进入成熟期,政府参与应适当减少,更多依靠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为此,安徽仍需政府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供支持政策,并培育产业园合作体系,引导企业走创新而非内卷的发展道路。未来,安徽需要继续保持战略定力,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从“汽车大省”到“汽车强省”的跨越。
金港赢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